有一些挂念藏在心底很多年。落满灰积满尘,从箱底翻出来,尘埃里仍开着闪亮的花。
安藤忠雄说,旅行,造就了人。旅行就是在路上,象无家的潮水,走着漂泊的脚步,心怀冒险的快感和混杂浪漫与惶惑的无尽的旅人之思。但是在异乡人的路与路之间,是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站台。有一些你转身就走了,有一些你却停留很久,在心底里认定那是另一个故乡。
我记得那第一遭的情形。那是1996年8月,脸开始慢慢拉长的年纪。高速公路尚没有铺通,得先沿104国道翻山越岭,然后绕着杭州湾画一个折,才能用10小时走完500公里的路程。下午出发,次日早晨到达,忙碌奔波的人们,正好在他们的梦乡里赶路。
2005/01 四川北路溧阳路
那一夜我在山路的颠簸里醒来,睁着惺忪的睡眼看车窗外昏黄的路灯和渐次变化但又似乎恒久不变的风景,因为在路上,这一切,变得格外温柔而富有诗意。三门,宁海,嵊县,绍兴,上虞,萧山,嘉定……从一座县城到另一座县城,串起他们的是群山,隧道,简易的乡间公路,混杂着青草和汽油味道的旅途的气息,还有18岁懵懂的梦。还有每隔几公里便会出现、即便在荒郊野外也顽固地不肯缺席的写着“停车吃饭”的小饭店。夜晚的公路和白天的公路不一样,听不到那些鼎沸的人声,奇异的方音,看不到那些在车窗外一掠而过看不到表情的陌生面孔。车厢里所有的人都睡着,听得到他们的呼吸、呼噜和梦呓,而我就那样睁着眼睛,看着一盏盏连绵不绝的路灯沉默地亮着。一直到后来,两边的灯火越来越密集,终于亮成一片海。
那是早上4点。天仍未亮,但是被人间的灯火映得通红。我下了车背着行李低头在路上走。那一幕奇异的影象在我心里一直挥之不去。
我也记得2000年8月,我在火车上再次盯紧车窗外面一城的灯火。汽笛拉响,就此别过,来到千里之外另一座一千万人的大城。
四年之间是稀松的成长。从青葱变得青翠。我躲在半夜无人的教学楼里绝望得想往下跳。我花掉身上最后两块钱买的玫瑰谢了。我终于吻了你的嘴。我和你一起坐123路。我淋着雨去看普希金铜像。我在四平路上追着公共汽车跑。
那城市见证我狼籍的青春。
它的名字叫上海。
四平路,123,熟悉的感觉…
123, 四平路,五角场,郑通路,还有东区,sign,快十年前的事情了
这是一段可以套用任何人和城市的描述,我想。很喜欢。